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空军禁酒令对照检查,禁酒令对照检查怎么写

空军禁酒令对照检查,禁酒令对照检查怎么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2 11:10:4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大将军何进掌权的时候,孔融前去拜见,只是因为门人念他的名字稍晚了一点,没有及时通报,他就抢回了自己的名片,愤然离去。何进是比较毛躁的人,丢了面子之后,本来想弄死孔融,但因为担心杀了这个名士,对自己的名声影响太大,就只能忍了这口气。汉末时期是中国宦官乱权最严重的的时代之一,而孔融却总会去找宦官的麻烦,在拥有监督权之后,所检举的对象同样多是宦官的亲族。

即使自己的上司害怕得罪宦官,他也丝毫不惧,反而据理力争。但最终来看,宦官势力也拿他无可奈何。董卓专政的时候,孔融也是反对董卓的一个代表,最主要的事迹就是极力反对董卓废少帝而立汉献帝。但是碍于名声,董卓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只能把他排挤到北海去做“相”,让他远离朝廷。当时北海黄巾猖獗,董卓想让孔融死于黄巾之手,并不敢亲自杀他。

后来曹操迁都许昌,把孔融请来,但这肯定是曹操做的很后悔的一件事。孔融不合作的个性又表现出来了,很多大家想要赞成的举措,他都表示反对,因为他在当时名声还很大,反对的力度也不小,很多事情都做不成。最主要的是,他还讽刺曹操,一点情面都不讲,拐着弯骂人,不仅羞辱曹操等人的人格,还用其所谓的才学来侮辱他们的智商。

曹操击败袁绍之后,把袁熙的妻子甄氏私下里嫁给了曹丕。于是孔融就写信给曹操,说当年武王伐纣,然后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曹操也算是博览群书了,一时也没看明白,这个记载从来没有见过,自然就去询问。孔融说,这不就是现在的情况吗?其实是在讽刺曹操,攻击袁绍其实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是真心为了汉室。因为当时的曹操在很多人眼中类似于周公一样,是中兴汉室的能臣。

这个典故后来就促成了苏东坡自己编造典故来糊弄欧阳修的趣事。除此之外,曹操征讨乌桓的时候,孔融一样借古代典故来对曹操进行讥讽。孔融不仅反对他的上司,还抨击袁绍、袁术、刘表等等地方诸侯,可以说把这些得罪个遍,要是没有自身“名士”的身份,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孔融的结局是自找的,并不值得惋惜孔融最终还是被曹操杀害了,很多人同情孔融,认为是被迫害致死,但从曹操的角度来说,孔融确实该死。

孔融虽然有点名气,名在“建安七子”之列,但曹丕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是说孔融表现出来的形象其实是比作品要好的,实际上就是说孔融的才学并没有他自身所声称的那样广博。而孔融的事迹也表现出来,这个人真的符合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谶语,虽然名气很大,在政务上总有参与,但实际上也确实“志大才疏”,言论空泛,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他的言论多是尊崇儒家礼义教化,品评人物等等,尤其喜欢发表针砭时弊、指陈政务等言论,但都以抨击为主,并没有建设性的意见提出,甚至给人的感觉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也许是名士身份所带来的傲慢,必须要表现得如此一般才显得与众不同,有点类似今天的“键盘侠”、“杠精”一类的角色。其实不仅仅是孔融一个人如此,还有与其交好的祢衡等都是一般性格。

祢衡是直接开骂,孔融是拐着弯骂人,但都只表现出名士的张狂,并没有实际的作用。曹操早就看出来这个人的真面目,所以下了一个很贴切的评价:世人多采其虚名,少於核实,见融浮艳,好作变异,眩其诳诈,不复察其乱俗也。所以,当曹操势力逐渐稳固,并不需要这一类名士做招牌的时候,祢衡、边让、孔融等就必然没有什么好下场了。

而这里面最惨的就是孔融,因为他的被杀,虽然是被指责为“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等罪名,但最主要的罪名是“不孝”。而孔融在当时恰恰就是以“孝”著称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孝”治天下的朝代,甚至这项品德还要在“忠”之上。父亲犯罪,儿子对其包庇,结果是两个人都得以减刑,这是汉朝的规定。

所以,身为孔子的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最后被以“不孝”的罪名处死,可见曹操对他的恨意之深了。总体来看,孔融真正值得称道的,其实也就是“让梨”一件事情而已,其他的要么表现其年少张狂,要么就是言论空泛,都是不值得学习的。他的死亡从根本上来说,是咎由自取,并不值得同情。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文章TAG:对照检查禁酒令空军空军禁酒令对照检查禁酒令对照检查怎么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