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襄阳在建什么重大工程,1623亿项目集聚襄阳

襄阳在建什么重大工程,1623亿项目集聚襄阳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22:29:5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襄阳修建地铁有希望吗?何时能开工?

襄阳地铁可以做先前工作,就是先把地下隧道打通。有利方面有三个:第一)越往后开工代价越高,高楼大厦越来越密集,拆迁费和工程费越来越高。第二)越往后开工越影响交通,汽车和人口都会随时间增加。第三)越往后开工物价工钱越高,把修隧道与买地铁车辆分开,分期付款费用也能接受。俗话说的好,水到渠成,先把渠修成,最后引水就容易了。

襄阳目前在建的比较大的城建项目有哪些?

襄阳目前在建的比较大的城建项目有哪些?襄阳正在建设中的比较大的城建项目有东西轴线工程,它是我市第一条以高架路桥为主体的城市东西向快捷通道,该通道跨越三个区域分别是樊城区、鱼梁洲开发区、东津新区,被誉为襄阳市古城带动新城发展的模范项目。东西轴线在樊城区过境里程为8公里,目前已经顺利开工,将在汉江建设鄂豫陕毗邻区第一条江底隧道,全线建成后只需要15分钟时间就可以从樊西到达东津新区。

据了解,东西轴线全程不设置红绿灯,双向六车道最高时速达80公里,整个工程计划在三年内建成并通车。东西轴线是襄阳市重点交通项目,市级层面对此非常重视,要求三年时间建成在26.3公里的规划段。东西轴线对襄阳意义重大,为襄阳都市化、城乡一体化和文化旅游便捷服务及支持新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暨国际化城市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襄阳市规划建设“四个襄阳”,现在建设的怎么样了?

襄阳市规划建设“四个襄阳”,现在建设的怎么样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四个襄阳”是指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和绿色襄阳,通常简称为“四个襄阳”,系湖北省地方发展战略。据了解,“四个襄阳”是由湖北省在“武汉独大,湖北不能大;武汉独强,湖北不能强”的发展理念下,为襄阳量身定做的战略发展定位。资料来源于“中新网”,相信媒体都此单位并不陌生,它是国家新闻门户网站,所刊发内容审核极其严格,有着绝对的权威。

“四个襄阳”是湖北省重要的区域跨越式发展和科学发展之战略定位,是此前一段时期内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标,当下的主战略发展定位是“一极两中心”,标志着“四个襄阳”战略发展目标取得成功。以“绿色襄阳”为例,襄阳已收获国家授予的崇高荣誉表彰,亦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以南漳、保康、老河口等地主打的“中国有机谷”也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中心城区内开凿多条人工河流促进生态平衡。

再以“产业襄阳”为例,今年有关机构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产业竞争力100强排行榜”,襄阳成为中部六省名列第二位的非省会城市,位居两湖及汉江流域地级市首位,这是对襄阳产业实力的认可和表彰。襄阳是国家层面确认的“跨省域”中心城市暨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也是湖北省明确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带所扮演的角色是绿色增长级,巩固“一极两中心”地位是本市未来的主要工作内容。

诚圣卞和(数次献玉被刑罚,因诚意最终得以昭雪)、兵圣伍子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典型)、帝圣刘秀(被现世圣称为明主的皇帝,仁慈厚德品行值得点赞)、智圣诸葛亮(国人皆知)、佛父道安(比诸葛亮在襄阳的十年时间还长五年)、巾帼圣母韩夫人(史上少见的女性爱国者)都是“文化襄阳”的代表人物和历史之一,这些都是“文化襄阳”的底蕴所在。

襄阳又一条高铁来了,力争2020年开工, 你怎么看?

襄阳这来又一条的高铁,名称就是襄常高铁,湖北襄阳至湖南常德的高铁,是高铁八纵八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郑万高铁线,南接沪昆高铁线。在湖北境内设有襄阳荆门宜昌三站,连接到湖南境内的常德站,对打通湖北省的襄阳宜昌至湖南张家界的黄金旅游线路,对发展襄阳的旅游产业(襄阳境内就设有两个站,东津新区的襄阳东站和宜城站)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随着襄常高铁建设提上议程,国家加强对基建投资力度的落实,襄常高铁建设的投入,对湖北的武汉襄阳宜昌的一中两副中心战略实施,将对襄阳市作为省副中心地位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的进一步得到加强,对城市的发展带来利好消息。特别是宜城设站,使襄阳市更加均衡的发展,枣阳南漳保康谷城襄阳城区,都有高铁站了,保证了市民出行的便捷。

湖北宜昌、襄阳经济总量你追我赶,未来定会有场龙争虎斗,你更看好谁?

谢谢邀请。湖北省的襄阳市、宜昌市之间的竞争近些年非常热闹,也成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和热点。事实上,襄阳、宜昌的竞争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早在2004年之前,襄阳的经济总量一直是高于宜昌市的。后来,因为襄阳市引发闻名全国的官场地震,经济社会发展也一度受到影响,被宜昌市抓住机会,超过了襄阳市。自那时以后,13年来,襄阳市痛定思痛,奋起直追,终于在2017年再次超过宜昌市,重新坐到湖北17个市州的第二把交椅上。

但是,无论是之前襄阳落后于宜昌,还是现在宜昌落后于襄阳,这两个城市就像一对冤家,谁也不服气谁,并且在一些场合都自称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之所以这样讲,两个城市各有各的理由。对襄阳来说,早就是仅次于武汉市的湖北第二大城市。上世纪八十年代,襄阳经济总量比宜昌多1倍,后来随州市从襄阳划出,襄阳的经济总量仍然高于宜昌。

襄阳人认为,宜昌之所以超过襄阳,一方面因为襄阳自身出了问题,另一方面是三峡工程的助推,靠的并不是自己的真正实力。并且,十几年来,襄阳、宜昌两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差别并不是很大,多则百十亿,少则几个亿。对宜昌来说,已经连续十几年GDP多于襄阳市,哪怕是一个亿,那也是多于襄阳市。同时,宜昌的自信还有两个理由:一是宜昌人少,只有400余万人,比襄阳(590多万)少了近两百万人,人均GDP远高于襄阳市;二是宜昌的软实力强于襄阳市,宜昌借助三峡大坝、葛洲坝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有着很高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宜昌在湖北省最先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金字招牌,而襄阳市至今还不是全国文明城市。

在笑哥看来,襄阳、宜昌两个城市你追我赶、相互竞争,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要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兄弟城市之间比学赶超,就能够激发更大的发展动力。至于未来,襄阳和宜昌哪个能够笑到最后,笑哥还是比较看好襄阳。原因有四:第一,襄阳基础好。襄阳是汉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所处的江汉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的纵深大。宜昌则没有这样的条件,大部分区域都是丘陵山地,可利用的土地非常紧缺。

土地是最为稀缺的资源,没有足够的土地,就不可能引进更多的项目和企业。第二,襄阳人口多。武汉市为什么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这更重要的是一项人口战略,目的是争创人口红利。在这方面,襄阳有着先天的优势。襄阳市常住人口将近600万,比宜昌市多了近两百万。未来经济发展,消费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襄阳的消费市场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三,襄阳产业结构好。宜昌这次之所以落后襄阳,最根本的原因在其产业结构,重化工产业比重过大。根据国家的要求,宜昌市境内沿长江的一大批化工企业被关闭。襄阳则不一样,化工企业比重很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并且,襄阳早在十年前就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列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方面,襄阳市已拥有6家整车生产企业,产能接近一百万辆。有则新闻提到,全国十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来自襄阳造。第四,襄阳交通便利。襄阳市承东联西、贯通南北,历史上就是七省通衢的战略要冲。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襄阳的交通地位一度受到影响。但是,高铁的快速发展又给襄阳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已经规划在建的有西武高铁、郑万高铁、呼南高铁,同时还将湖北省、安徽省正在争取的西安--长沙高铁、合肥--襄阳-安康高铁也将途经襄阳。

未来五年,襄阳将形成“米字型”高铁网,与江苏省徐州市一起被称为高铁“新秀”。当然,宜昌也有襄阳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三峡工程将为宜昌持续不断地带来一系列政策和资金,这次化工产业的调整也将倒逼宜昌加快转型发展进程,宜昌的旅游业仍然让襄阳望尘莫及。短时间来看,宜昌仍然是襄阳最大的竞争对手,容不得襄阳半点儿懈怠。

文章TAG:襄阳1623集聚在建工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