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蒙古源流在什么地方,从蒙古源流说起

蒙古源流在什么地方,从蒙古源流说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4:12:29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最后,蒙古部以武力征服蒙古高原上的各室韦系部族,建立统一的政治实体,此后所有的室韦系诸部的人群都开始把自己称为“蒙古人”,所以后来的蒙古人,并不是只有最初被称为“蒙兀室韦”的那部分人,而是差不多所有的室韦系部族都把自己叫做蒙古人,他们开始了有了自我的共同体认同。在别人看来,蒙古人和鞑靼人是相同的,但蒙古人却很反感鞑靼这个名称,因为“蒙古”代表的是各部族的统一和成吉思汗伟大事业的荣耀,而鞑靼则是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名称,让他们觉得不舒服。

成吉思汗真陵真的在内蒙古吗?

成吉思汗真陵真的在内蒙古吗

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子孙为他举行了一个很特殊的葬礼埋葬了这个世界历史上特殊的人物。他没有留下陵寝和宝鼎,只在他坟地周围30里处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卫这块禁地。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700余年,成陵的所在已经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成吉思汗临终时对如何安葬自己有遗言,他告诉自己的部众,等他驾崩后,封锁消息,密不发葬。等待西夏兵众从城里出来时,择机将其歼灭。成吉思汗“六盘山遗嘱”,最终生效,对蒙古汗国消灭西夏和金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有3种说法:宁夏六盘山、甘肃清水县、宁夏灵武。他们的根据是:成吉思汗病逝时正值炎炎盛夏,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遗体不便于长途移动、不便于送到远处安葬。

在宁夏六盘山的依据则是: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时,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所以有考古专家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成吉思汗去世后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但这样的观点也没有实质性的根据,只是理论推测。对于成吉思汗墓地的具体位置还有三种说法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

三是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山。成吉思汗墓地成为难解之谜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直接关系。按习俗,蒙古“汗”的墓地都是保密的,地面无迹可寻。据史书记载,蒙古族的王公贵族死后的遗体多被装入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下葬后,人们在母骆驼的面前杀死子骆驼,然后放马将留有子骆驼血迹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直到地面长出青草、与周围的土地毫无异样之后才撤兵而去。

卫拉特蒙古和其他蒙古是什么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卫拉特蒙古是蒙古诸部的一部分。卫拉特蒙古是oyirad的音译。因此事实上,卫拉特有许多名字,除了我们最熟知的卫拉特之外,明朝一般称之为瓦剌,清朝则将其称为卫拉特,也有厄鲁特、西蒙古、斡亦剌惕等等称呼。而西方尤其是俄罗斯,则将其称之为卡尔梅克。迄今为止,俄罗斯依然存在一个以卡尔梅克人也就是卫拉特人的后裔为主的卡尔梅克共和国。

卫拉特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和和硕特汗蒙古的历史虽然能追溯到东胡时期,但实际上,直到成吉思汗崛起并统一整个蒙古高原之后,蒙古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才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很显然,像其他曾崛起于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一样,这个蒙古族也是统合了大量其他游牧民族并最终形成的。最早居住于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地区贝尔加湖南部森林地带的部落,也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卫拉特祖先也不例外,在成吉思汗崛起并展现出强大的武力之后,“林木中百姓”最终臣服于成吉思汗,他们的首领也成为成吉思汗的女婿,卫拉特蒙古则被成吉思汗分为四千户。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从此,林木中百姓,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卫拉特的部族,正式成为蒙古的一部分。 成吉思汗西征之后,蒙古都打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被称为林木中百姓的卫拉特蒙古也走出了故地,逐步西迁,也逐步改改变了祖先渔猎的生活,并在西域等地占据了庞大的领土。然而,游牧民族的特性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迅速崛起的蒙古仅过了不到百年的时间就迅速衰落。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强横一时的元朝迅速崩塌。朱元璋的北伐军队更是一度打到蒙古草原。与中原地区较远的卫拉特蒙古因此得以保全实力。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明朝时期,蒙古分裂,一部分是元朝正朔后裔,他们也被称为鞑靼,而另一部分则是以卫拉特蒙古为主的瓦剌。 瓦剌,也就是卫拉特蒙古,强盛时曾占据整个蒙国草原和西域地区,也曾对于明朝的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曾俘获明朝皇帝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由瓦剌的首领也先带领瓦剌骑兵打下的。

明末清初之时,也就是公元16世纪末时,卫拉特蒙古有四大部落集团组成,分别为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和硕特部。卫拉特蒙古游牧的范围也极为广阔,最远的土尔扈特部,甚至在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清朝时期的卫拉特蒙古清朝康雍乾时期,也就是清朝所宣称的康雍乾盛世时期,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在首领葛尔丹的率领下崛起,并逐步将整个卫拉特蒙古纳入统治范围。

而葛尔丹的野心最终是统合整个蒙古部落,再现蒙古帝国的荣耀。然而不幸的是,准噶尔汗国遭遇了清朝的巅峰时期。历经三世近百年的时间,清朝中最终覆灭了准噶尔部,并在乾隆年间将准噶尔部彻底族灭,卫拉特蒙古最强盛的准噶尔部从此不复存在。全盛时期清朝疆域而在明末清初曾统治整个青藏高原的和硕特部,由于内部矛盾和准噶尔部的攻击,最终失去了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也正式归属清朝的统治。

至于距离中国最远、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由于遭到了崛起的沙俄欺凌,最终忍无可忍的土尔扈特部大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家东归中国,并被乾隆皇帝安置在新疆一带。不过,由于土尔扈特部游牧范围太广,沙俄势力强大以及东归匆忙,部分土尔扈特部依然留在伏尔加河流域,这部分人最终被纳入了沙俄的统治范围。如今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卡尔梅克共和国,主要就是由这部分土尔扈特人后裔组成。

《蒙古秘史》主要写的是什么?作者是谁?

《蒙古秘史》是我们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学典籍,成书于13—14世纪左右,作者可能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的史官镇海、怯烈哥、薛彻兀儿等人,也可能是效忠于成吉思汗、窝阔台两朝的重臣耶律楚材。该书于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并称为蒙古民族三大历史著作。该书共12卷(或15卷)282节,以口述实录的方式进叙事和表述,内容涉及蒙古民族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记述了蒙古民族500多年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语言简洁明快,音韵节奏感强,散发着浓烈的草原生活气息。

该书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窝阔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书中突出描述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和他在战乱中壮大自己势力,建立蒙古汗国的过程,记载蒙古汗国南征并进兵中亚、远征欧洲的情况。该书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在很多文章里都有就记述,在此我就不再累述了。

文章TAG:源流蒙古说起

最近更新